清代文化“流人” 英和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黑龙江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宁古塔、齐齐哈尔、墨尔根、三姓等地,都是清代有名的流放地。“流人”(流放者)是东北文化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资源开发、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英和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流放期间考察研究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地理风物,留下了很多珍贵史料,为研究黑龙江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财富。

索绰络·英和,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德保之子。英和5岁即认字,9岁能拉弓射箭,12岁能写诗,在一众八旗子弟当中可谓鹤立鸡群。英和少有俊才,权臣和珅欲召之为婿,德保不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

清代文化“流人” 英和(图1)

1829年(道光九年),户部尚书大学士英和流放黑龙江的档案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这份档案是1829年(道光九年)道光皇帝因宝华峪地宫(道光皇帝陵寝)渗水案处理两个官员英和和内阁侍读学士牛坤的一份档案。档案记载了皇上选派相士择地修建陵寝,后选定到宝华峪此地,特委任英和代为承办监督修建地宫工程,并责成英和立刻动工。皇上称曾屡次向英和询问土性干湿如何,他不但未将积水渗水情形奏报,还称土性干燥清洁。出现渗水后,皇上责斥牛坤在任期间听任总监督英和,并草率掩盖英和罪责。刑部拟议英和处斩,但查明此案确无赃私之事,于是十月四日(11月10日)下旨:英和著加恩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其子奎照、奎耀随侍前往黑龙江。其孙锡祉的荫生候补员外郎亦被革去。总监督牛坤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英和听旨后随即赴戍。

流放期间,英和对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地理风物颇多考察研究,杂记汇编的《卜魁纪略》和诗文汇集《卜略城赋》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卜魁纪略》主要记载齐齐哈尔沿革、兵防、官制、城池、仓储、风俗、物产、文教、山河等项内容,是作者亲自实地考察,故其所记,多可征信。而《卜略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是研究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是清代黑龙江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清代黑龙江方志文化书写了绚丽篇章。

黑龙江地处偏远,地方文献编纂工作开展晚,清代时流人的出现使得黑龙江地方文献在数量上、内容上都比以前丰富不少,他们在流放期间笔耕不辍,推动了黑龙江地方文献编纂工作的前进。



曹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