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流放黑龙江的吕留良后人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者:黑龙江省档案馆

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族人等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雍正年间,曾发生过一起令人闻之色变的大文字狱,即吕留良案。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其一生一身傲骨,视金钱和仕途如粪土,散尽家财结客,支援反清的义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康熙年间,吕留良曾经拒绝应试,被革除诸生(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出家为僧,震惊了当时的朝野。吕留良激进的反清思想体现在他的著作、日记和书信当中,常有谤议及于皇考的言论。

吕留良在死后49年,即清雍正十年(1732年)被雍正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首之刑,所有著作被付之一炬,其子孙、亲朋、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制造了清代以来最大的文字冤狱。其中主要的参与者被处死,免死的吕氏12户111人被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县)。乾隆四十年(1775年)吕氏家族的一部分又被发遣到黑龙江齐齐哈尔(卜奎古城)。吕氏后人不准改变身份,不准出户为民,世代被奴役,饱尝人间的屈辱。

清代流放黑龙江的吕留良后人(图1)

吕留良后人吕晋来请求参加考试的档案

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有一份光绪十二年(1886年),黑龙江将军恭镗、齐齐哈尔副都统禄彭为吕留良后人吕晋来参加考试事给水师营总管苏隆阿的札文,从这份档案中可以看出,吕晋来五世祖吕念先因参与叔祖吕懿简捐监被发遣到黑龙江水师营当差,100多年后,吕氏后人吕晋来为求功名援引嘉庆朝律例因有书词狂悖者,家属俱免缘坐请求参加考试,则被清政府以凡吕氏发在宁古塔者永远免其捐考的判决为由,认定吕氏系大逆之后,而且吕晋来先人获罪之案系在案例以前,似不能援引办理,因此拒绝了吕晋来参加考试的请求。这份档案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危害其统治根基之人的仇视,吕留良案虽已过百余年,但清廷对其后人仍旧不能释怀,由此可见“流人”的悲惨命运。直到1909年清政府颁发了新律,解除蓄奴,至此,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

吕留良家族被流放到宁古塔地区后,作为罪犯后裔不能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因而家世相传以行医、经商为业。在不断艰辛努力后,吕氏家族产业不断壮大,经营范围涉及各行各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吕留良的玄孙吕景儒,自幼学医,后成为齐齐哈尔的一代名医。嘉庆年间,齐齐哈尔爆发瘟疫,吕景儒自制药剂,投入井中,救活许多人,其医术、医德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据《黑龙江志稿》记载:“吕景儒,字淇园,吕留良后裔。留良以文字狱断棺剖尸,子孙俱戍黑龙江,不得仕进。学成,则经商,以资雄于塞上,齐齐哈尔之富无吕氏若者。”

流人为当时较落后的边疆地区点燃了文明之火,他们在悲惨的境遇中顽强生存的同时,为边疆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奋斗精神时至今日仍令人动容。



管东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