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与百年前的哈尔滨抗疫
发布时间:2022-12-08 作者:黑龙江省档案馆

1910年,从黑龙江的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爆发的一场肺鼠疫,快速传播,席卷全国很多地区,作为中东铁路枢纽的哈尔滨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当时正值大清灭亡前夕,社会观念落后,缺乏科学防治手段,疫情造成损失极大,有记录的死亡人数达到六万多人,直接损失一千万两白银。随着清朝灭亡民国建立,社会急剧变革,受到现代科学思潮冲击,疫情防治技术、科学防疫思想进入中国,哈尔滨才逐步控制了疫情,并率先推行现代传染病社会防治,令全国瞩目。黑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大量记载了哈尔滨这段战役斗争和防疫建设的历史,其中涉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就是我们享誉世界的鼠疫斗士——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与百年前的哈尔滨抗疫(图1)

我国的公共防疫先驱伍连德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华人家庭。曾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曼纽尔学院,毕业后在英国、德国及法国等地医学机构做过研究工作,后回到马来西亚开办诊所服务华人,是一位爱国华人知识分子。1910年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到国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1911年4月,世界防疫会议在奉天(今中国沈阳)召开,伍连德作为中国首席代表,担任大会主席,并做了学术理论报告,受到国际高度评价。清政府因此赏蓝顶戴、赐进士出身、授二等双龙肩章,为史上第一人。1912年伍连德被民国政府委任为大总统侍从医官,1913年到哈尔滨筹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及附属医院,组织抗击肺鼠疫,筹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伍连德与百年前的哈尔滨抗疫(图2)

伍连德筹办防疫事务的亲笔书信

1913年底到1914年初,是哈尔滨与肺鼠疫抗争的最关键时期,伍连德组织的防疫队伍,建立的专门医院,实施的疫情探查方法,采取的疫区封锁、病患隔离、病尸火化措施,都是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抗疫手段,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抗疫成果。在伍连德的宣传呼吁、联络协调、组织实施下,经过政府机构、医护人士和各界民众的协同配合,不懈奋斗,哈尔滨历经四年的恐怖鼠疫终于消退,萧条城乡重现了生机。

伍连德与百年前的哈尔滨抗疫(图3)

1914年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报告书

从伍连德签署的书面报告中可以看出,他当时不仅坐镇组织哈尔滨城乡防疫,还统筹指挥着满洲里、黑河等疫区的抗疫,在谋划当时抗疫设施、人力物资配备的同时,还部署了长效公共防疫的措施。这份报告反映了百年前这场抗疫的艰苦曲折,也彰显出伍连德的科学抗疫思想和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更证实了哈尔滨开创了我国科学防治疫病先河,是我国现代公共卫生防疫建设的发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18年,伍连德调任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北京中央医院院长。1920年哈尔滨流行霍乱,伍连德再次率队出击,收治2000多名病人,有效制止了霍乱疫病的继续蔓延。伍连德在美、日学习获得博士学位以后,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1927年被国际联盟卫生处聘为鼠疫专家。1935年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第一位华人。1960年,伍连德病逝于马来西亚。



穆岚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