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黑龙江省档案馆举办“请听档案说”主题宣传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系列活动,公布历史珍档、共享开发成果、特聘专家助力发展、馆际合作共建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亮点频出,精彩纷呈。来自全省各地各领域档案工作者、档案与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和文博机构档案同仁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档案与档案人的节日,共同开启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崭新篇章。
活动伊始,省档案馆馆长张军勇对莅临嘉宾致以节日问候并致辞。她表示,省档案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许勤书记调研讲话要求,以服务大局“存史”,夯实特色馆藏根基;以开发利用“资政”,释放档案价值潜能;以展览展示“育人”,讲好龙江档案故事。站在新起点,我们将矢志不移担当新使命,聚力攻坚展现新作为,砥砺奋进启航新征程。张军勇对与会专家学者和各地各领域档案人发出倡议,呼吁大家共同致力于弘扬档案价值,开发档案资源,推动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传承,构建龙江档案文化共同体。
牡丹江市委办副主任、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王颜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因“档案”之名相聚,以“请听档案说”主题共鸣,这本身就是对档案价值与使命的一次深情礼赞和集体致敬。当前,档案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深度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有携手并肩,共建共享,才能最大化释放档案资源的潜能。期盼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深度整合资源优势,构建起覆盖全省、高效畅通的档案资源共建共享与跨区域服务新格局。
依法开放档案,及时公布档案目录,是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今年是滨江关道设治120周年,省档案馆依法向社会开放馆藏民国时期滨江道尹公署全宗、哈尔滨交涉局兼滨江道尹公署全宗以及清代时期黑龙江省长公署全宗档案共3.4万余件。省档案馆档案整理处处长聂博馨介绍,滨江关道作为在中东铁路附属影响地区内代表中国利益的行政机构,在抵制外国势力对哈尔滨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促进地区各行业发展,维护国家利权和区域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部分档案的开放利用,将再现民国时期哈尔滨尤其是老道外地区社会发展面貌,使尘封百年的历史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在档案开发编研成果推介环节,省档案馆首先介绍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情况。继省档案馆馆藏清代“五大连池火山喷发”、《呼兰府婚姻办法》、“慰安妇”日军性奴隶、第七三一部队罪行等档案相继入选《名录》后,在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第六批《名录》评选结果中,馆藏《伍连德与哈尔滨防治鼠疫霍乱档案文献》再次跻身其中,以总数8组的入选数量居于全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前列,为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增添龙江档案光彩。活动中,省档案馆推出5部精品丛书,分别为《清代黑龙江边疆治理档案译编 康熙朝》5册、《清代黑龙江户口档案选编》20册、《黑龙江革命与进步报刊辑要》1册、《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黑龙江抗美援朝运动画册》1册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哈尔滨侨民档案汇编25册。满文和外文开发处处长孙磊、编研处处长石巍巍就入选档案与5部丛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高龙彬、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苗霖霖分别对滨江道尹公署等全宗档案公布和档案新书发布进行评议。他们表示,此次公布发布的成果,展现了档案馆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也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将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北方边疆史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有力推进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民族学的发展。
活动中,来自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省委史志研究室、省社会科学院、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研究机构的7位学者被聘为省档案馆特聘专家。专家们将在档案开发、编研、传播中群策群力贡献才智,与省档案馆一道共同守护龙江记忆。
活动期间,省档案馆还与13家市(地)档案馆共同签署了民生档案异地跨馆利用协议,有效推动省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协作联动,实现全省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及民生档案高效、便捷利用。
活动结束后,到场嘉宾参观了“请听档案说”主题档案珍品展,各市(地)、有关县(市)档案馆负责同志围绕馆际合作与档案资源共建共享进行了座谈交流。